鲍鱼菇

鲍鱼菇(Pleurotus abalonus),又名鲍鱼侧耳、台湾平菇,自然发生于夏天高温季节,所以也称高温平菇。在炎热的夏季,大部分食用菌无法生长,而它却一枝独秀,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,增加了菇农的收入。由于它可以利用多种作物秸秆等原料在夏季进行栽培,而产品又比较容易保存和运输,所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
鲍鱼菇肉质肥厚,菇柄粗壮,风味独特,营养丰富。据报道,子实体含粗蛋白19.20%,脂肪13.49%,可溶性糖16.61%,粗纤维4.80%,精氨酸1.30%,赖氨酸1.0953%。氨基酸总量21.874%,其中必需氨基酸8.6455%,均高于其它侧耳,略高于金针菇。
一.生物学特性
㈠ 形态与生态 鲍鱼菇菌丝特征是产生黑头的孢梗束,由其发育成硕大的子实体。子实体单生或群生。菇盖扇形,直径5-2Ocm。整个盖面有囊状体,刚毛状,壁厚,近圆柱形至近棒形,茶褐色至暗褐色,大小为25-40x6-11微米,基部有锁状联合。菇柄内实,质地致密,偏心生或侧生,长5-8cm,直径1-3cm,白色或淡灰白色。菌褶间距稍宽,延生,有许多脉络,褶缘有时呈明显的灰黑色,褶片下延与柄交接处形成黑色圈(图 ?)。担子上有4枚担孢子,光滑。孢子印奶白色。菌丝气生,宽约2微米,有锁状联合。
野生的鲍鱼菇,一般是在炎热的夏季发生在榕树、法国梧桐、番石榴等腐木上。我国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台湾、福建、浙江等省。


彩图? 鲍鱼菇特征,褶片与柄交汇处有黑圈
㈡ 生育条件
1.营养 与平菇属中的糙皮侧耳、凤尾菇等不同,鲍鱼菇分解木材的能力较弱,在代料栽培中必须添加一定量的碳、氮源。碳源是鲍鱼菇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原料,是能量的主要来源。鲍鱼菇所需的碳源,是能让菌丝直接吸收利用的葡萄糖、蔗糖,这是制作母种培养基的碳源原料之一。在代料栽培中,用棉子壳、废棉、稻草、麦秆、甘蔗渣、木屑、玉米芯等作为主料,供给鲍鱼菇生长发育所需的碳源。实践证明,在制母种的PDA培养基中添加0.2%蛋白胨或2%玉米粉或高粱粉,可加快菌丝的生长速度,且菌丝浓密粗壮;在常规的木屑或蔗渣为主料的培养料中,添加5%-10%的黄豆粉或玉米粉,或用棉子壳代替部分木屑,并增加5%麸皮,均可获得鲍鱼菇的大幅度增产。但并非氮源越多越好,添加要适量。此外,在鲍鱼菇的生育过程中还需一定的无机盐,如磷酸二氢钾、碳酸钙等,以及钙、磷、镁、钾、铁等矿质元素。
2.温度 鲍鱼菇菌丝的生长温度为10-35℃,最适温度25-28℃。在适温下,菌丝洁白、浓密、粗壮,常形成树枝状的菌丝束,爬壁力强,菌落表面常见有洁白色的分生孢子梗束和似墨汁的分生孢子堆。子实体发生的温度范围为20-32℃,最适温度是27-30℃,低于25℃或高于30℃子实体发生较少。温度还会影响鲍鱼菇子实体的颜色,在自然条件下,气温25-28℃子实体呈灰黑色,28℃以上呈灰褐色,20℃以下呈黄褐色。
3.湿度 鲍鱼菇为喜湿性菇类,抗干旱的能力较弱。培养料含水量在60%-65%之间,菌丝生长迅速,但鲍鱼菇是在夏季栽培,气温高,培养料中的水分散失快。因此,在配制培养料时,含水量应适当调高至70%为好,这样的含水量经蒸汽灭菌后要蒸发损失约7%,栽培时的实际含水量为63%。
发菌期空气相对湿度以60%为宜,湿度太大气温高,易孽生
杂菌,发菌成品率低。菌丝达生理成熟后,若栽培室空气湿度低就不能现原基出菇,栽培室的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%左右有利菇体的生长发育。
4.光线 发菌阶段不需要光线。但子实体分化阶段则需一定的散射光,在黑暗条件下菇盖不分化。子实体有明显的向光性,在弱光下,子实体生长发育缓慢,菇柄长而重。在散射光较强的条件下,子实体生长发育快,菇盖厚实而重,说明光照对鲜菇产量有显著影响。
5.空气 菌丝体营养生长阶段,对空气要求不严,较高浓度的CO2能刺激鲍鱼菇菌丝生长,但浓度积累不宜太高,否则菌丝生长也会受到抑制,培养室只要正常通风换气即可满足鲍鱼菇对氧气的需要。现原基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,需要一定的氧气,随着子实体的生长,氧气的供应量应不断增加,如果通气不良,CO2浓度高,鲍鱼菇子实体容易产生柄长、菇盖小或不分化的畸形菇。
6.酸碱度 菌丝体在pH4.0-8.5的培养料中均能生长,以pH6.0-6.5最适宜。
二、栽培技术
㈠ 栽培季节 鲍鱼菇的栽培季节,可根据鲍鱼菇在25-30℃能正常出菇来安排适宜的播种期,一般以每年5-10月较为适宜,5月中旬至7月栽培的出菇多、产量较高,8-10月栽培的产量相对较低,因这段时间常常会碰到最高温的天气和10月中旬的低温影响。
㈡ 栽培方式 栽培鲍鱼菇多采用袋栽方式,在床架上出菇,可充分利用空间。菇房要设通风窗,周围环境要清洁,以减少污染源。菇棚方位应座北朝南,虽然鲍鱼菇属高温型菇类,但夏天阳光照射强烈,气温往往会超过鲍鱼菇的发温度范围,对出菇不利,菇棚座北朝南便于避阳和通风。
㈢ 菌种制作 母种制作采用PDA培养基,补加0.2%蛋白胨,按制平菇母种的常规方法制作鲍鱼菇母种。原种和栽培种均可采用普通木屑培养基,即阔叶树木屑74%,麸皮24%,糖1%,碳酸钙1%。也可采用谷粒培养基。制作工艺与平菇等食用菌相同。
㈣ 栽培配方 采用不同的主料栽培鲍鱼菇,其产量差异较大。据试验,采用以下几种栽培料配方产菇量较高。
1.棉子壳或废棉93%,麸皮5%,白糖1%,碳酸钙1%。
2.棉子壳405%,阔叶树木屑或甘蔗渣40%,麸皮18%,白糖1%,碳酸钙1%。
3 .阔叶树木屑73%,麸皮20%,玉米粉5%,白糖1%,碳酸钙1%。
4. 稻草粉37%,阔叶树木屑37%,麸皮20%,玉米粉4%,白糖1%,碳酸钙1%。
5. 麦秸(经粉碎)25%,豆秸(经粉碎)25%,玉米芯(经粉碎)
25%,杂木屑12%,麸皮10%,石灰1%,过磷酸钙1%,石膏粉l%。
6. 装袋灭菌 按配方称料,先进行预湿吸足水分,调含水量至65%-70%即可装袋。袋规格为20x33x0.05或l7x33x0.05的聚丙烯薄膜袋。
灭菌、接种、发菌同常规,一般25-30天菌丝可发到袋底,当菌丝达生理成熟,即可入菇棚进行出菇管理。
㈥ 出菇管理 鲍鱼菇与其他平菇不同,不宜在菌袋四周开洞出菇,因为开洞处不一定长出子实体,往往有的洞口只出现柱头状分生孢子梗束,不能发育成子实体。也不宜脱袋出菇,否则整个菌柱表面都会长出分生孢子梗束和含分生孢子的液滴,就是能发生子实体,朵数也极少。
采用培养料表面出菇法,即拔去棉塞,去掉套环,拉直袋口薄膜后再往下翻卷至近培养料表面处,清除料面已长出的柄细长、无盖或盖小的幼子实体,并喷水保湿,每天喷水3-4次,喷水后再将袋中多余的水倒掉。菇房温度控制在27-32℃,20℃以下不会发生菇蕾,20-25℃菇蕾发生也较少,超过32℃菇蕾也难发生,所以控制好出菇温度是关键。空气相对湿度调至90%左右,必须随菇体生长而增加喷水量和喷水次数。不能有直射阳光。一般8-10天开始出菇,现蕾后6-8天即可采菇。头潮菇采后让菌丝恢复2-3天再喷水管理,12-15天后又可采第二潮菇。一般第三潮菇菇蕾相对较少。
㈦ 病虫防治 鲍鱼菇发菌、出菇期的气温相对较高,出菇期又要有较高的空气湿度,在这样高温、高湿的环境条件下,一旦发生病虫害就很难治理,因此预防病虫害至关重要。首先在备料时要求选用新鲜、无霉变的主料。栽培前对接种箱、发菌室、栽培棚及床架等均要清洗干净,然后进行熏蒸消毒,用药量为每立方米空间10g硫磺或l0毫升福尔马林液,熏蒸前用喷雾气喷湿空间,可增强灭菌效果。此外,对所有门窗均应加上编织比较密的尼龙网,以防蝇、蚊飞人室内。一旦发现有杂菌和虫害的菌袋,要及时拿出室外销毁处理,以防蔓延。
㈧ 采收加工 鲍鱼菇菇盖近平展而盖缘稍内卷,尚未弹射孢时采收。如孢子成熟弹射飞扬再采收,不仅商品价值低,菇体还带有苦味,且孢子飞扬会影响采菇者的身体健康。
鲍鱼菇的整个生产周期约3个月,生物学效率在70%-90%。
采下的鲜菇削除菇柄带培养基的部分,即可上市销售。也可选菇盖直径3-5cm,柄长1-2 cm的菇体加工成盐水菇或制成罐头出口外销,其加工工艺与其它平菇类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