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丝草菇
银丝草菇(Volvariella bombycin)又名丝盖小苞脚菇,因其菌盖上长有淡黄色细绒毛而得名。在分类上属担子菌亚门、层菌纲、伞菌目、光柄菇科、小包脚菇属(草菇属),是我国科研工作者近年来驯化栽培成功的一个食用菌新品种。
银丝草菇是草菇属中的一种木腐菌,夏秋间发生在阔叶树腐木上,可连续多年生长子实体。 此外,常发现银丝草菇自然发生在平菇、风尾菇的棉壳料床上,这种不受种属间拮抗性抑制的现象说明,银丝草菇具有不寻常的生理机制,有必要深入研究。银丝草菇发生于春秋季节,自然气温在20℃左右。但即使在气温10-20℃,昼夜温差8-10℃的深秋季节也有发生。可见其属于中温型菌类,和同属的高温型菇类草菇相比更适于北方地区栽培。
银丝草菇食药用菌蕾白色、结实,个大,不易开伞,在气温低于14℃时仍能形成子实体,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栽培,朵型美观,味道鲜美,可作为制罐品种,目前在国内有小量栽培。银丝草菇整个生长阶段对温度要求均比草菇要低,每年可栽培三季。
一.生物学特性
㈠ 形态特征 子实体多丛生(彩图41),一般3-5个成丛,多的一丛达20-30个,重达500克。子实体开伞前长椭圆形或棒槌形,基部稍大,上部外菌幕表面有褐色鳞片,下部浅灰色,近基部白色;开伞后,菌盖突出外菌幕,外菌幕残留在菌柄基部成为菌托,外菌幕较厚。菌盖初为钟形,后平展,中央微凸起,淡黄色,有带光泽绒毛,菌盖直径5-15厘米。菌肉白色较薄。菌褶离生,密集,不等长,中部宽两端窄,初白色,后变为棕褐色。菌柄白色,中生,长5-18厘米,直径0.7-2厘米,纤维质,内实,表面光滑,圆柱形,常弯曲,向上渐细,基部有大而厚的杯形菌托。孢子印棕色,孢子椭圆形,光滑。菌丝无色透明,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稀疏。在添加蛋白胨或酵母膏等富含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,菌丝浓密、透明,呈淡黄色。菌丝生长后期会产生大量红褐色厚垣孢子。菌丝在琼脂斜面上可以形成菇蕾,并长成正常子实体(彩图42)。
彩图41 银丝草菇
彩图42 平皿上生成银丝草菇
二.生活条件
㈠ 营养 银丝草菇属木腐性真菌,但也能在稻草、棉子壳或其混合物培养基上良好生长,因此人工栽培时常用上述原料配培养基。
㈡ 温度 银丝草菇属中温型菌类,菌丝生长时耐热性较
强。实验表明,银丝草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15-35℃ (40℃时菌丝大部分萎缩死亡),最适温度为22-28℃;生产中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12-28℃,最适温度为15-2O℃。
㈢ 水分和湿度 培养基含水量以60%为宜。出菇期要求环境湿度80%-85%,湿度过低,出菇量少,菇蕾易死亡。
㈣ 光照 银丝草菇菌丝生长期不需要光,但不同光谱对银丝草菇菌丝生长势及原基形成有不同影响,蓝光和绿光对原基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。出菇期应绝对避免直射光照射,以免培养料蛮干或菇蕾死亡。
㈤ 空气 由于银丝草菇菌丝生长旺盛,生长速度快,所以发菌及出菇期都必须有充足的氧气供应。
㈥ 酸碱度 银丝草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生产实践中
堆料发酵后pH以7.0-7.2为宜。
三.栽培技术
银丝草菇可采用熟料袋栽或发酵料床栽,其中熟料栽培产量较高,生物学效率可达40%-60%,发酵料栽培生物学效率在40%左右。
㈠ 生产季节 银丝草菇菌丝生长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宽,所以栽培季节一般安排在8-9月份最好。由于其出菇温度较草菇偏低,15-30℃均可出菇,所以除冬季外,其他季节均可栽培。
㈡ 栽培材料 实验证明,稻草培养基通气性好,所以菌丝生长快,但由于其质地疏松,故菌丝生长较弱;棉子壳培养基质地紧密,接种后菌丝密度大,尖端整齐,但因其透气性差,故菌丝生长较慢;而稻草-棉子壳混合培养基综合了两者的优点,克服了稻草培养基质地松散和限子壳培养基通透性较差的缺点,因此稻草一棉子壳混合培养基内的菌丝生长致密,生长速度也较快,为优质高产打下了基础。稻草-棉子壳混合培养基配方组成是: 稻草30千克(用3%-5%的石灰水浸泡12-24小时),棉子壳60千克,麦麸5千克,草木灰4千克,石膏粉1千克,料水比1:1.3一1.4。
㈢ 培养料处理 稻草浸泡后,捞出淋去多余水分,将其他培养料加入并搅拌均匀,然后建堆发酵。料堆要求建成梯形堆,堆底宽2米,顶宽l.5米,高1.3-l.5米,长度不限。建好后在堆上扎2-3排直径3-4厘米的孔洞,以利通气,通气孔要求深达料底。最后覆盖草帘保湿。一般第2天料温开始上升,第3天料内温度达60-70℃,可进行翻堆。翻堆时应注意将料抖松,并将堆内外位置倒置,即把堆内温度较高的培养料铺于底层,将堆表面的培养料包到料堆中间,最后再覆盖上原来温度较高的培养料,这样可使料堆发酵均匀,杀死培养料内大部分杂菌及害虫。第4天依法翻堆,第5天翻时应将料堆收缩,建成底宽1.5-1.8米,顶宽1.3-1.5米,高l-1.2米的梯形堆,保持料温50-52℃,以利放线菌大量繁殖,第6天将料堆推开,使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逸出,当温度降至30℃以下开始播种。
㈣ 棚式栽培 大面积生产银丝草菇一般在室外进行床栽。栽培前应先整地建床,选择地势较高、地面较平整、土地肥沃的地方,先清理杂草等,深翻晒土,以杀死杂菌、害虫,然后建成龟背形的床面,床宽1-1.3米,畦床间留O.5米宽的人行通道,以便于管理。畦床两端各设一小水坑(宽、深约O.5米)贮水,以利日后浇水灌溉。
将发酵好的培养料铺于床面,适当压实,厚度8-10厘米,然后沿料四周撤一条宽20厘米的菌种带,再铺8-10厘米厚的培养料,接种方法同上,最后再铺5厘米厚培养料,将菌种均匀撒于料面,压实后覆盖薄膜保温保湿。每平方米铺干料25-30千克,用菌种4瓶(下层用1瓶,中间用1瓶,最上层用2瓶),料堆上搭建遮荫棚或覆盖草帘,防止阳光直射。保持料温22-28C,隔日掀开薄膜四周通风1-2小时,18-20天后菌丝发满菌床,开始形成原基。
原基形成时,揭去薄膜,用经3%-5%石灰水浸泡后的稻草覆盖菇床,这样既保证了菇蕾周围有充足的氧气,又保持了小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(80%-90%),同时也解决了冷水直接刺激造成菇蕾死亡的问题,使大部分菇蕾都发育为健壮的子实体,产量和质量也有较大提高。原基形成后温度应控制在15-20℃,5-6天即可采收。这种塑料大棚栽培,棚内温湿度更容易控制,只是应加强通风换气管理。
㈤ 室内栽培 利用空闲房屋或专用菇房也可进行银丝草菇栽培。室内放置床架,床架高2.3米,宽0.8-0.9米,4-6层,间距0.5米。栽培前清理房内杂物,擦洗床架及地面,用3%-5%漂白粉加入稀释的石灰乳或3%多菌灵喷洒墙壁、地面皮床架的各部位,干燥后关闭菇房,进料前1天用40%福尔马林(15克/米3)熏蒸消毒,使用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,福尔马林气味消失后进行铺料接种,方式同大棚栽培。由于室内栽培空间利用率高,容量大,易引起氧气供应不足,造成菇蕾死亡,所以在室内床架栽培时,除温度、湿度、光照控制外,应加强通风管理。
银丝草菇采收最适时期在蛋形期,当菌蛋充分长大,基部开始变松时及时采收,否则菌柄迅速伸长,顶破外菌幕后菇质下降。采收时手握菌蛋,用锋利小刀从基部切下,及时出售或送加工厂加工。采后清理菇床,向床面喷1%-2%石灰水增湿并提高培养料的pH,不久就可采收第二潮菇,一般可收2-3潮菇。
㈥ 袋式栽培 用棉壳、棉渣、稻草、甘蔗渣均可栽培,以下三个配方较好:
棉壳90%,麦麸8%,石膏1%,糖1%;
稻草39%,废棉39%,麦麸20%,石膏1%,硫酸镁1%;
甘蔗渣39%,棉壳39%,麦麸20%,石膏1%,糖1%。
棉壳在装袋前需经2天预湿处理,稻草要切成长1—2厘米小段,浸泡1夜后使用。塑料袋使用规格为17厘米×33厘米的筒膜袋,每袋装干料350克左右,采用高压或常压灭菌,按常规方法接种。将菌袋置25—28℃下培养,一般25—30天满袋。当袋壁可见淡黄色厚垣孢子堆时,再过几天,在袋表即可见许多零星分散的小原基,这时就可以移入菇房进行覆土出菇管理。在菌袋进房之前,菇房环境要进行消毒。菌袋移入后,打开袋口,在料面加盖菜园土,厚2—3厘米,然后将袋口向下翻至与土面平,排在床架上,即可进行喷水管理。覆土层具缓冲和调节水分的作用,故只需保持土壤湿润即可。在适温下,5—7天有白色小菌蕾露出土面,这时除保持土壤潮湿外,还应向空中、地面勤喷水,以提高空气湿度至85~95%。从出土到采收约需4—6天,一般在外菌幕尚未破或刚破裂时采下。采收时将土中菌柄连同拔出,并补上新土,喷水调湿,以利下批菇发生。
|